第31章 不能说是熟读,只能算精通_大秦:穿越赵高,遇到重生秦始皇
热门小说 > 大秦:穿越赵高,遇到重生秦始皇 > 第31章 不能说是熟读,只能算精通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1章 不能说是熟读,只能算精通

  “你在此候我,所为何事?”

  赵高看向叔孙通,张口问道。

  “家师有请,还请移步一见。”

  叔孙通礼仪一直很足。

  “淳于越?”赵高问道。

  听到叔孙通说其师傅,赵高的第一反应便是淳于越。

  因为叔孙通是博士宫博士,而赵高所认识的人中,博士者只有两人。

  一个是周青臣,另一个便是淳于越。

  这两人都是在咸阳宫置酒时,见过的。

  而跟他有矛盾的,就只有淳于越。

  赵高以为是淳于越在宴会上没占到便宜,所以私下里让其徒弟来找他。

  想要再跟他论道论道。

  赵高自是不打算去赴会,他不想跟这些儒生打太多交道。

  还是那句话,得罪了这些读书人,这些人明着搞不过你,就来阴的。

  史书上,春秋笔法,阴你一下,你想解释都解释不清楚。

  还是少招惹这些人为妙。

  不过,话又说回来,他好像已经得罪了所有儒生,而是还是狠狠地得罪了。

  毕竟都已经罢黜百家,独尊法术了。

  那还见个毛?

  赵高正欲拒绝,叔孙通却回道:

  “非也,家师并非淳于越。”

  叔孙通心道:淳于越算什么,家师可是圣人之后。

  圣人之后可是比荀圣亲传还要牛逼的。

  应该吧……

  猜错了?

  赵高微微皱眉。

  算了,猜错就猜错吧,反正他依然不打算去赴会。

  “我还有事,不管你尊师是何人,我都没有时间。”

  赵高摆手,抬步就要离开。

  叔孙通连忙拦住,急道:

  “家师乃圣人之后,欲求一见,你怎可不见?”

  闻言,赵高倒是来了那么一丝丝兴趣,不由问道:

  “圣人之后,哪位圣人?”

  不会是荀况吧。

  叔孙通昂起首,略带骄傲,道:

  “孔圣人之后。”

  “孔子?”赵高确认道。

  “正是。”叔孙通点头。

  赵高心想:既是孔子之后,想来也是为了“罢黜百家”一事而来。

  他突然想看看,当统治后世两千多年的儒学被罢黜,这位儒圣之后,会有何反应?

  肯定很有趣。

  至于刚才所想尽量少跟儒生打交道一事。

  反正虱子多了不怕痒,债多了也不愁人。

  他只是嫌麻烦而已,并不是怕了这些儒生。

  他身为秦始皇身边的打工人,还怕这些?

  “头前带路。”赵高直接道。

  淳于越将赵高带到一家客栈。

  两人又走进其中一间屋子。

  屋子里早已坐着八人,其中一人坐于主位。

  见到赵高二人到来,并无一人起身。

  赵高见状,心道:叔孙通可比这些人有礼貌多了。

  邀请他来,竟无一人起身相迎,全无待客之道。

  叔孙通先是对主位之人,道:

  “先生,赵高来了。”

  然后又转身对赵高介绍起来:

  “主座之上,便是家师,圣人之后孔鲋,孔子八世孙。”

  “其他诸人,分别是先生之弟孔腾、毛亨、浮丘伯、张苍……”

  对于其他人,赵高看都没看,只是打量着主位上的人。

  此人倒是温润如玉,一副书生模样。

  孔子嫡长子孙,后世被尊为“衍圣公”。

  而赵高对孔子嫡长子孙一脉,认识得也不多,只有寥寥几人。

  第一个肯定就是孔子,创立了儒家。

  第二位是孔鲤,孔子之子,据说出生时,鲁国国君赠送了一条鲤鱼,故称孔鲤。第三位则是孔伋,子思子,上承曾子,下启孟子,人称“述圣公”。

  第四位就是这位孔鲋。

  记住此人是因为,当年秦始皇“焚书”,此人将很多儒家典籍藏于墙壁之中,保存了很多儒家经典。

  这些幸存典籍,被称为“壁经”或者“古文经”,藏着那块墙壁,则称为“鲁壁”。

  还有一位便是孔融,孔融让梨的孔融。

  赵高之所以能记住这些人,是因这些人或本身成就极大,或有典故轶事。

  赵高打量着孔鲋,孔鲋也在看着赵高。

  对于这位罢黜百家之人,孔鲋自然不会有什么好脸色。

  他语气平淡道:

  “听闻你熟读百家经典?”

  赵高扫视了一下在场众人,自顾自找一个地方坐下,然后谦虚道:

  “到也不能说是熟读,只能算是精通吧。”

  听到前半句话,孔鲋等人还觉得此人尚有点自知之明。

  可听到后半句后,他们才明白自己错付了。

  此人哪有一丝自知之明,分明都狂妄的没边了。

  浮丘伯冷哼一声道:“大言不惭。”

  赵高闻言也不在意,只是问道:

  “不知各位今日请我到此,有何贵干?”

  孔鲋顿了一下,并没有说出自己的目的,先是问道:

  “我听闻‘罢黜百家,独尊法术’一事,由你主持。”

  “正是。”赵高点头。

  虽然,现在他根本不管事。

  孔鲋犹豫了一下,道:

  “你觉得‘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’如何?”

  赵高诧异的看了一眼孔鲋。

  还如何?

  简直了不得啊!

  董仲舒凭此,让儒家统治了两千多年。

  说真的,你有董仲舒之姿。

  赵高心里这般想,嘴上如是道:

  “你去跟陛下说?”

  孔鲋皱眉,其实他心里一直有种感觉。

  便是如果赵高一开始说的是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,秦始皇说不定也会答应。

  他也不知道为什么,他就是有这种感觉。

  只不过,赵高并没有这么说,似乎是对儒家存有偏见。

  但他想不通赵高为何会对儒家有偏见。

  难道,独尊儒术后,他儒家还能流毒千年不成?

  可这又怎么可能?

  最后,他只能将这一切,归咎于赵高精通狱法,天然亲近法家之上。

  其实,不论是先祖的“仁义礼”。

  还是孟圣人的“仁政、”“民本思想”。

  又或是荀圣人的“天行有常”、“礼法”。

  皆有利于国家维稳,更有利于帝王统治。

  若是也吸收各家精髓,绝不比法家差。

  赵高能提出“新法家”,就能提出“新儒家”。

  届时的“新儒家”维稳效果更好,使帝王统治更牢固。

  秦始皇没有理由不答应独尊这样的儒家。

  虽说这样的儒家,已与先秦时不同,会有很多儒生反对。

  但这,绝对可以让儒家凌驾于百家之上,成就其正统地位。

  再者,儒家本就是不断发展创新的。

  孔鲋不知道,他现在所设想的“新儒家”。

  已经跟董仲舒所搞的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的想法大差不差了。

  实际上,董仲舒改良儒家后,后世也有很多儒生并不认可。

  孔鲋知道赵高现在是秦始皇身边的大红人,于是又道:

  “你是陛下身边的大红人,你若可以改变陛下的想法。”

  “让陛下去‘独尊儒术’,一旦成功,以后我儒家将成为你的助力。”

  赵高闻言,直接摇头道:

  “别跟我说打工人这个词啊,谁再跟我提打工人,我跟谁急。”

  “打红人”三个字,让赵高再次想起了被“卧龙凤雏”支配时的恐惧。

  见赵高拒绝了自己,且态度如此坚决,甚至连提都不许再提。

  孔鲋知道“独尊儒术”一事,是成不了了。

  其实,孔鲋所想与赵高所讲,根本完全就不是一回事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rm99.cc。热门小说手机版:https://m.rm99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